卖!卖!卖!买!买!买!近期中国光伏动作频频,华能收购协鑫新能源(其持有7.3GW光伏电站)51%股权,浙能集团收购爱康集团持有600MW光伏电站,水发集团收购兴业太阳能(其持有500MW光伏电站)66.92%股份......本次电站交易收购方多数为国资背景,出售方主要为民营光伏企业。
中国能源网:您刚才提到尝试找到合适的材料来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目前有没有比较合适的材料,您觉得钙钛矿会是比较合适的材料吗?马丁格林:目前,太阳能组件的转化效率只有20%,如果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太阳能组件上进行硅的堆栈,那么它的转化效率能够提高到30%。马丁格林教授:格林教授是硅太阳能电池方面的世界顶尖专家,现为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澳大利亚先进光伏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Advanced Photovoltaics)主任。

他对光伏研究的贡献包括:发明了目前已成为主要商业电池的 PERC 电池,并带领团队在过去的 36 年中保持了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为30%的记录。中国能源网:刚才您提到,澳大利亚政府不是特别支持光伏产品或者其他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澳大利亚的减排压力比较小?马丁格林: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澳大利亚是一个主要的煤炭出口国,在煤炭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就业人口。但是,2019年开始终于有另外更先进的技术在出货量上超越了美国人研发的光伏技术,这个技术就是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所开发的PERC技术。但是它主要有两个问题:一、衰退率。在技术上实现40%的转化效率其实也是可行的,但是这样的话成本就特别高。
如果能找到比较合适的材料,其实是可以达到40%的转化效率。它的材料里面是含有铅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光伏业发电成本下降95%。
紧接着,山西、陕西、黑龙江、河北等省已通知企业上报平价项目一些企业也在不同地区发布了多个平价项目。中期则会保持平稳增长,以此为基础,有望推动全民光伏时代的到来。制造类光伏企业也将迎来一波新的订单潮,同时2019年光伏市场的需求结构将由中国市场转变为海外市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下半年中国光伏市场会比较快速地启动,并将喜提前景乐观的装机预期。
而市场环境监测评价结果对于地区新建项目规模的指导意义,也成为了光伏发电行业未来发展中的金科玉律。过去受困于成本等因素,光伏发电的平价时代尚未真正到来。

据中新社报道,三峡新能源格尔木500兆瓦光伏领跑者项目首次实现光伏电价低于燃煤发电标杆电价,开创了国内大规模光伏平价上网的先例。而从多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光伏行业的技术成本大幅下降,但总成本中占比高达20%至30%的非技术成本却并未呈现同步下降趋势2008年受益于国内外光伏政策的利好影响,国内外光伏市场整体形势良好,国内各地大幅上马晶硅企业。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阳光电力三家公司的申请量均在200件以上,远高于其它公司。
进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渐实现高效率电池的产业化,晶硅电池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稳定期,其实也是进去了瓶颈期。国内申请因起步较晚,其减少幅度明显小于全球趋势。中国专利申请中,86%申请人为来自中国。●2008-2016年全球申请量的变化趋势一方面受市场影响。
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阳光电力为国内的TOP3,其排名位于全球前20。国内申请量排名TOP10中,共7家江苏、浙江企业,该区域已成为国内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制造中心。

中国的TOP3分别为常州天合光能、晶科、苏州阿特斯,它们在全球申请量排名分别在第10、16、18位。国内专利分析国内专利申请在全球晶硅太阳能电池井喷式增长开始的2007-2008年开始强势进入。
国内专利类型,实用新型的申请量占到总数的32%。虽然,中国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排在全球的第3位,但实用新型的申请量占到总数的32%,整体的技术含量较低。虽然中国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排在全球的第3位,但整体的技术含量较低。国内外专利申请的峰值均出现在2011年,之后减少。小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起步较早,2007-2008年进入研究的高潮期,全球申请量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国在该时期强势加入。除美国IBM外,全球TOP5其余四家公司夏普、佳能、三菱和三洋从1990年开始已经进行相关的专利布局,开始时期年申请量在40件左右,其中,夏普、三菱、三洋3家公司的整体趋势较一致;佳能公司的发展重心在2004年之前,尤其是1998年之前其年申请量连续在第一位,2004年之后佳能公司则逐渐退出;IBM公司进去该领域时间相对较晚一些,在2001年年申请量在50件左右;从2011-2012年的申请量来看,除佳能外其余四家公司的年申请量均出现拐点,之后明显减少,以上与图10晶硅太阳能专利申请量的年度趋势基本一致。
中国申请人的实用新型比例在37%,而国外申请人为1.4%。以上三家公司均在2009年左右开始有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较全球TOP5企业晚15年左右。
从总的申请量上来看,2000年为分水岭,1990年-2000年年申请量在500-1000件之间,2001年-2006年在1500-1800件之间。2011-2012年期间欧美开始针对国内光伏行业进行反补贴反倾销的制裁以及晶硅价格的持续上涨,全球光伏市场迅速衰败。
之后,呈现井喷式增长,于2011年申请量达到峰值,4356件。日本、美国、中国为主要申请国,全球专利申请量TOP3均来自日本。
江苏、浙江两省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专利申请量占到总数的30%以上,已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研发、制造中心。本文通过CNABS、DWPI数据库结合incopat,对全球、国内晶硅太阳能电池专利分布进行详尽分析。概括来讲,2008年之前整体平稳发展,2008-2011年井喷式线性增长,之后线性降低。申请量排名TOP10均为企业。
虽然,国内整体起步较晚,但时机把握较准确。经统计该领域专利申请以企业为主占到总数的77.5%,而高校、科研单位仅占到总数的15.8%。
●另一方面,1999年单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峰值、2004年多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峰值。2011年专利申请量达到峰值,之后则断崖式下降。
申请量排名TOP10中,共7家江苏、浙江企业。一方面,该领域研发需要投入巨量的资金。
另一方面,受国家利好光伏政策的影响,大量资金融入该领域,国内各地大幅上马晶硅企业。全球专利分析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年份分布趋势进行分析。并且,专利申请量的一大部分是集中在全球申请量开始下滑的2012年之后国内申请因起步较晚,其减少幅度明显小于全球趋势。
国内外专利申请的峰值均出现在2011年,之后减少。另一方面,受国家利好光伏政策的影响,大量资金融入该领域,国内各地大幅上马晶硅企业。
国内专利类型,实用新型的申请量占到总数的32%。2011年专利申请量达到峰值,之后则断崖式下降。
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阳光电力三家公司的申请量均在200件以上,远高于其它公司。小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起步较早,2007-2008年进入研究的高潮期,全球申请量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国在该时期强势加入。